- 信息来源: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党政办公室
-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09:59
- 浏览次数:
近年来,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聚焦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之需、发展之难,探索推出多项“从无到有”“由散到聚”的专业服务,在全国首创建立了“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”,一体化提供医药产业政策解读、技术支撑、专业服务。截至目前,已培育出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85家、上市企业8家、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2家,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同类园区前10强。
加强机制创新,率先提供药监服务功能。针对市场主体反馈的“新药上市慢”、“审评核查效率低”、“政策把握难”等问题,该区做到破难立新,率先在医药产业领域推出试点示范,国内首创建立“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”,整合优化机构资源配置和区内原有服务平台,按需布局服务功能模块,组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、审评核查服务中心、医药政策服务中心3个区级直属事业单位,由该区下辖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代管,并进驻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运行,实现集行政监管、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于一体,为医药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精准服务。
提供专业预审,助力新药申报降本增效。新药申报中心建立“四个90%”机制(90%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、90%以上毕业于“双一流”大学医药相关专业、90%以上具有国家药监局或省局挂职学习经历、90%以上拥有国家药监局和省局各项现场检查工作经验),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,开设药品申报“预审制”,提前把关生物制品企业注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、规范性,精准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,帮助企业实现研发周期缩短1/3、研发成本降低1/3、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1/3,大大提高新药研发效率,累计服务药品注册证221张、二三类医疗器械证1435张。
争取省级赋权,提升审评核查办件效能。审评核查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取得154项三类赋权事项,对区内医药企业提供就近受理、就近沟通、就近审评“一站式”服务,服务事项覆盖生产许可、临床试验、注册检验、注册核查以及注册审评等环节。针对服务环节建立服务专班制度,畅通面向申请人的沟通交流服务渠道,帮助申请人准确理解注册技术审评、现场核查等要求,高效解决注册申报中的痛点难点,累计完成便企受理办理事项5047件、药械审评事项565件和检查事项879件,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了40%、33%和20%。
强化政策辅导,帮助企业打开产品销路。医药政策服务中心聚焦药品耗材挂网、集采、医保目录准入等关键环节,建立企业政策服务直通车,配备医药专业教育背景且精通准入政策的工作人员,改变以往“等待上门”的服务模式,实现“主动服务”,为企业提供医保目录谈判、药品集采等市场准入服务,有效提升了准入成功率和及时率,针对1类新药跑出10天完成赋码、一周完成挂网的服务“加速度”,帮助全区1881个药品和医用耗材(药耗)品规在省平台挂网,63个药耗品种中选国家集采、99个中选省级集采,4款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。